《神女峰》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诗,品诗。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3、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引导学生朗读及感悟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一、导语(幻灯:课题,投影“神女峰”图片)请问在座的各位同学去过长江三峡吗?(生:没有)没去过也不要紧,老师找了几张三峡的照片让大家一饱眼福。(展示三峡图片)大家知道这座山峰叫什么峰?(生1:神女峰)为什么叫神女峰?(生2:形状像一个女子的形象),神女峰高距长江巫峡北岸,一片巨石突兀于清风云霞之中,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许多的神话传说。其中有一个最为著名,把神女峰叫做“望夫石”,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的传说?生3:一位女子的丈夫因故远行,女子便每天爬上高高的山峰极目远眺,思念丈夫,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久而久之,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命名为神女峰,又称为望夫石。多么美丽又忧伤的故事,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洒同情之泪。而中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也坐着游船慕名前往游览参观时,她呈现给我们的又是一座怎样的神女峰呢?(设计理念:我认为,诗歌教学的关键在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激情去感悟诗。因此,导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努力使它既切合教学内容,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能让学生带着几分新奇、几分兴奋、几分自豪很快地进入状态。)。二、学生感受性诵读好,下面请大家自由放声进行感受性诵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阅读初体验。师:你觉得这是一篇怎样的诗?你感受如何就如何说,不必拘束?把自己最本真的感受说出来。生5:这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诗。生6:是一首很伤感,朦胧的诗。……师:同学们的感受特别敏锐,表述也特别直白。看来大家对这首诗歌的第一次感受性诵读还是有所领悟的,但感受不仅要说得出来,更要读得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此诗,边读边思考:对于这首《神女峰》来说,你最想深入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是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还是复杂的情感,特别的结构?师:好,下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请你按照你自己确定的学习主题,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生配乐朗读)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三、学生自主研读欣赏师:好,看大家在静静的研读,细细的思考,想必你对于自己的学习主题已经有了一个较深的思考,哪位同学愿意毛遂自荐,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对此诗的初步研读成果?生7: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意象。诗人借千古传颂的神女峰表达了自己对封建节烈观,男权意识的批判。对于一个围绕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生8: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语言。“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细微传情的动作描写,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这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的推进,生动反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生9: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情感。传统文化中,神女峰历来被认为是对爱情忠贞的象征。诗人舒婷对此都推出了不同的见解,她认为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风干的虚幻祭品,表现对出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批判。生10: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结构。“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三个简单的观念排列极大增强了诗歌形式上的美,读起来简单明亮,循环往复,又有音韵上的美。四、质疑探究师总结:刚刚这四位同学从语言、情感、意象、结构四个方面谈了他们的自主研读收获,虽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却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思考的闪光。各位同学在研读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要解决这些疑问,单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下面就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