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求救和自救》教学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能力目标:能够在权利遭受侵害时,选择自我保护的途径,增强求救和自救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景体验。教具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逃生方案设计在一座购物中心的二楼商场的文具专卖处。小李等几位同学在挑选文具,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呼喊:“二楼起火啦,快救命啊!”转眼间,火势已经夹着浓烟向二楼窜来,人们纷纷四散逃命。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小李等几位同学,该如何尽快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请你设计逃生方案。先介绍案例,再小组讨论,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知道: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的保护,最关键的是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即学会求救和自救。(二)揭示目标,对标读书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目标读教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教师及时了解,得到反馈信息,为下一环节做准备。(三)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突破难点: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观看视频,感受意外伤害:播放视屏《焦点访谈:意外伤害》,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里面涉及的意外伤害有哪些,感受意外伤害带来严重的损伤。(2)引导学生讨论:假设自己遇到上述侵害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学生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得出结论:面对侵害要保持冷静,机智的拒绝侵害,反抗侵害。(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经常遇到危险和意外伤害还有哪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2、突出重点一:掌握必要的自救、求救的方法。(1)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故事》、《陌生人来了》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少年面对灾害和侵害时采取了哪些行为?通过分析交流让学生掌握自救时应注意的问题。(2)设置新情境:多媒体出示与主题相关的数个图片,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当你遇到上述情景(意外事件)如何做?先学生提出自己的办法,再小组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形成自我保护手册。3、突破难点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一天,你独自一人在家做作业。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你从防盗门上的猫眼往外看,发现两个陌生的男青年,便没有开门,俩人见无动静,又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当你再次往外看时,发现猫眼已经被纸挡住了,而对面则传来鞘防盗门的声音。你断定他们两个一定是坏人。你认为这时该怎么办?(至少列举三种做法)(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1、为使学生始终做课堂的主人,并学有所得,升华情感。我让学生做课堂教学小结,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节课的主要收获与启示。2、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利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四)课后延伸,校家共育(1)印发“自我保护手册”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2)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设法解决。(五)板书设计远离危险,拒绝伤害自我保护学会求救和自救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远程培训,本人受益匪浅。首先得感谢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的平台,当然还得感谢指导我们的各位老师。在此过程虽然很忙碌也有点仓促,但也学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理念。特别是在“在线课堂”、“课程讨论”“班级沙龙”中学到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把好的理论运用于我的教学实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将所学方法有效运用于七年级教科版下册第十一课《学会求救与自救》的教学设计和讲解中,成效很大。要想把思品课抽象空洞的道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道德观念,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就必须把它们变具体实在、行动形象,让学生耳闻目睹,才能收到实效。如我在讲授《学会求救和自救》时,就创设了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懂得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效的求救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创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