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清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4个生字。2.读背古诗。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过程与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导读、导析法。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二、走进古诗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三、走进诗中1.自读自述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2.互读互述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1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四、拓展延伸。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