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心设计理念本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之情,文中没有什么难懂的句子,因此教学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采用初读感知—品读真情—再读体会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关爱老人的启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唤起生活的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4.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1.识写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唤起生活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学习关爱他人。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读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揭示主题1.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心老爷爷的故事。)3.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4.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学生练读。)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1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5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6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读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读CD)。7学生齐读课文。(二)自读体会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1“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2你最喜欢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欢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学生自读课文。)(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1你喜欢哪颗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2我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1)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心老爷爷。)(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学生读出轻柔、小心翼翼的感觉。(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4)老师泛读。(5)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心。3我喜欢宁宁这颗心。(1)你为什么喜欢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心老爷爷,遇到问题还会动脑思考。)(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考。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7段(学生回答后请他朗读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3)指导朗读。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练习朗读,请人读,再齐读。)第6,7段:怎么办呀?(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