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季》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用具:四季各季节的景物图、单个的季节景物图片、新词卡片。教学流程:一、从图导入。1、情景激趣。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爷爷。他是时间老人时间老人托付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件礼物。下面我将第一件礼物转交给大家——会说话的图画。2、出示图画。⑴师:大家看(出示第一幅春景图),这幅图画了什么呀?(生:草芽、小鸟)你们听见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吗?(板书:我是春天)⑵接下来逐个出示夏、秋、冬等图及句子。⑶师:春、夏、秋、冬是时间老人的四个孩子。今天时间老人将美丽的四幅图片送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认识他的孩子们。3、出示课题:2、四季二、读课文。1、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2、男女比赛读,是及时予以表扬。3、出示时间老人的第二件礼物:词语卡。⑴师:时间老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识丰富的孩子,所以他送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是一些词语卡。等我们将这些词语都认识了我们的知识就能更加丰富了。⑵用词语卡片认读文中词语,在认读后粘贴词卡于图上。⑶看图和词卡,师范读课文后生试着读出课文。三、演课文。1、师指导编创“谷穗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的动作,学生带动作读课文。2、分小组指定编创春、夏、冬的动作。3、各小组交流所编动作,老师相机指导“顽皮”的意思。4、全班学生各自带动作齐读课文。四、编课文。1、小组内练习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指名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相机出示各季节的不同景物粘贴于黑板上。3、师范例:你们看,草芽在对睡说话呢?它在说些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么?对呀,它在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它还可以对谁说话呢?(生:桃花、春雨……)那如果是这些景物聚在一起,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例:桃花红红,它对春雨说:我是春天。)4、小组合作编创儿歌,师相机指导。5、小组派代表展示编创的成果,老师及时肯定表扬。五、拓展活动。课后搜集景物素材,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物画,回赠时间老人。设计理念: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兴趣,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2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乚”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卡片。3、课前收集四季景物的图片、儿歌、歌曲。4、预习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生字。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揭题。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景色)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都充满着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在细细看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瞧,那鲜红的山楂是多么可爱。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