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年级语文上册 登鹳雀楼 3教案 鄂教版VIP免费

一年级语文上册 登鹳雀楼 3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1/3
一年级语文上册 登鹳雀楼 3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2/3
一年级语文上册 登鹳雀楼 3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3/3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4个生字。2.理解诗句内容,回答课后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2.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àn。3.解题。“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二、初读课文1.出示课文内容。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3.范读三、理解诗句1.学习一、二两行。(1)指名读一、二两行。(2)理解意思。①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尽”。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相机板书:景(看)]2.学习三、四两行。(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2)指名读三、四两行。(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4)看图体会,练习朗读。3.练说全诗的意思。1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3.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4.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5.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讨论。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作业:1.读课文,背诵课文。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2.指名背诵课文。二、教学生字词1.出示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指明读上面的字。2.引导用生字组词。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入(进入入门出入)穷(穷尽贫穷穷苦)3.教学字形。(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指导书写。作业:21.读一读,再抄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2.据句意说出诗句。(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4)再登上一层楼。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年级语文上册 登鹳雀楼 3教案 鄂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