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何梅协定”;所谓“华北五省自治”;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华北事变,表明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以后,逐步从政治、军事上控制了华北,华北将沦为第二个伪满洲国,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得寸进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是在日本不断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策略,符合全民族利益,使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日本进一步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华北事变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过程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分析,使学生们认识到当时团结抗日已成为全民族的呼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需要的正确政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史实,培养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及补充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史料的方法。教学要点一、华北事变1.“何梅协定”2.日本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二、瓦窑堡会议1.八一宣言与瓦窑堡会议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三、一二·九运动四、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2.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各方的态度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西安事变的意义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本课重点: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重点分析:(1)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重点。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2)西安事变是重点。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它的发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它是否和平解决,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这个内容是学生把握本节的关键,也与下个章节的学习密切相关。本课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局势的发展存在着两个可能性。这是中华民族命运如何发展的大问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来的对峙局面,停止了内战,又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应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史论结合深刻地认识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导入讲述本课内容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然后指出,东北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加紧对华的进一步侵略,华北是日本侵华的下一个目标。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