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无题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知人论世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关于“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整体感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主要技法:、写作年代:表层意义:深层意义: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内容分析全诗共十五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第二层(),是对开头二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第三层(),是对前面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士用鲜血换来了。第四层(),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诵读赏析1、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2、“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作用?熟读体味:这是一首与死亡有关的诗,但诗中不含悲痛伤感,悲壮中有崇高豪迈。《无题》(邹荻帆)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知人论世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关于“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