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湘夫人》教案人教版一、教学要求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2.了解《湘夫人》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二、学习要点1.学习基本词汇2.串讲课文3.思想艺术分析三、学习内容提示•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远望,•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啊,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麋鹿为何来到庭院觅食?•蛟龙又为何在水边游荡?•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地,•傍晚,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我来相聚,•我将飞快的驾车啊,与她同行远去•构筑宫室啊,在那绿水之中,•修盖屋顶啊,用那翠绿的荷叶。•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兰木为房椽,•辛夷装饰门楣啊,白芷装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剖开蕙草做的幔帐啊,也已支张。•用白玉,做成镇席的宝器,•散栽石兰啊,让其四处撒播芳香。•再把白芷覆盖在荷叶屋顶,•又把杜衡缠绕在屋顶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啊,纷纷出来迎接湘夫人,•神灵们一齐降临啊,如云彩满天。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颂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在这里我们仍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了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林庚《说“木叶”》以意逆志(四3)•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佳句赏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首先,它点明季节;其次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这种情感跟那种忧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的。这是早期以景写情范式的绝佳典型:秋风、落叶成就失落、惆怅之情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以意逆志(四2)•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抵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文题解说•《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配偶神。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以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二诗的具体内容是描写神灵在爱情生活中的遭遇与追求,并且通过一种祭礼仪式表现出来,然而作者却是把人间的恋爱生活寄托在神灵的形象上。古代的祈神赛会活动,正是人们借以交往、娱乐的好机会,更是青年男女寻求伴侣和发展爱情的大好时机。作为祭歌的“二湘”,名为娱神,实为娱人。诗中抒写男女相恋之情,主要通过一次赴约—失约的过程表现出来。•《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四,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中心思想•写湘君约湘夫人但最终未得见面,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赋比兴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