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习惯罗晓毅在我校教务处印发的理论学习资料中,有一期转载了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学习和更新观念,我认识到:如果没有反思,我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老师就像工人,学生就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毫无创新的作品。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学生的做法,让我内心不能平静,事情是这样的:在教授《春天里》这节课时,有一个环节是创编歌词,不少学生创编的歌词文字很优美,也符合时令。诸如“春天里小草咪咪笑”、“春天里小鱼游啊游”之类的歌词,偏偏有位调皮的男生叫李天乐,他编出这样的两句:“春天里苍蝇嗡嗡嗡”、“春天里蜈蚣爬呀爬”,同学们一时间笑的炸开了锅,他却得意非凡。于是,我当时批评了他:在你眼里就没有美好的事物吗?你就没有发现美的眼光吗?结果他很不服气地嘟囔着什么。下课后,我把他留下来,问他为什么写这么难听的句子,他说他到乡下老家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还说,苍蝇和蜈蚣也是小动物啊!为什么就不能写到歌词里呢?看到他天真、可爱的表情,我禁不住笑了,可是,面对他这样的回答,我又一下子愣住了,对呀!谁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到苍蝇和蜈蚣呢?我这样做,不但抹杀了一个学生的童真和创作欲望,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当时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讨论,苍蝇和蜈蚣创编在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讨一下关于美和丑、善与恶的问题吗?这样不正体现了音乐美育的精髓和创新精神吗?通过此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勤于反思、主动反思,而且反思的要具有“深度”,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歌曲《动画城》教学反思罗晓毅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音乐教学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能否真正得到凸显,音乐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一次研讨课中,我讲授的《动画城》一课,共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学唱歌曲----《动画城》;第二环节:人物绘画----卡通动画城;第三环节:动画音乐----欢乐动画城。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学唱歌曲《动画城》,掌握欢快、活泼的音乐旋律,再通过绘画,了解和喜爱形象生动的卡通人物,进而感受和体验风格诸多的动画音乐。在课前我备课时,自我感觉设计和预想的效果应该是很好的。上完课后,我们组内专门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了这节课,大家对这节课的评价很高,都一致认为,老师的语言组织精炼,教学设计下了一番功夫,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活而不乱,彰显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节课中,真正学到了知识、体验了丰富的动画音乐等等。在我们研讨的同时,也分析了这节课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表象,并和教务周主任结合后,发现在这节课上,固然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场面也十分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殊不知,又闯入了新的教学误区,我的音乐课堂又出现了“无效教学”的表象。在绘画卡通人物这个环节似乎显得为画而画,而不是为音乐而画。经过反思后,我对这节课又重新做了一个审视:如果把这个环节改为---竞猜比赛就更好了,即老师播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鲜明的动画片主题歌,让学生快速说出动画片或歌曲的名称,谁在第一时间举手并回答正确,老师就奖励一张卡通人物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紧扣《动画城》这个主题,达到了有效教学。通过这次研讨课,分析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环节,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在拓展教材的同时,除了开阔学生眼界和体现教学多元化,还要注意设计有效教学环节,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不能喧宾夺主,而将音乐课中最本质的音乐元素抛弃掉。我想,只有通过一次次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积累,才会厚积而薄发啊!乐器教学的反思罗晓毅近期,全省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我校将“2+3”育人模式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其中,就把如何做实特色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抓。那么,近年来我校的乐器教学在师生、家长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