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五年级语文试卷读拼音,写词语,主义书写规范、美观。1.秦王想要和氏璧,赵王zhàojí大chén商yì此事,派蔺相如进gōng献璧,秦王允nuò划归十五座城。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1)秦王勉强.(qiángqiǎng)找个理由,要强.(qiángqiǎng)取和氏璧。(2)王兵获得了冠.(guānguàn)军,站在领奖台的中间.(jiānjiàn)领奖。3.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安居乐业生灵涂炭兵慌马乱家破人亡B.美中不足理所当然难以制信夜不闭户C.处心积虑完好无缺震天动地相依为命D.举世闻明奇珍异宝丰衣足食政通人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一项是()我度过了一个轻松自在....(A)的周末,做完作业后,神气十足....(B)地在妈妈面前走来走去,妈妈不动声色....(C)地看着我,然后,哭笑不得....(D)地把我骂了一顿。5.按要求改写句子。(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通,村村相通。(写出句子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2)区分“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并选择其中一个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6.我们分享民间故事时,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7.“桂花开时香飘十里。”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花开得很美。()8.要想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可以不断地回读。()9.根据提示,填写符合要求的句子。(1)正所谓“______,一日难再晨”,所以我们应该趁着年少,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学习。(2)毛主席用“一万年太久,______”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我还能写出一个与横线上所填内容意思相同的成语:______。10.语文实践。《人民日报》曾报道这样一则新闻:北京东城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发起这样一个活动:每天回家,记录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长。这份记录单让很多家长汗颜,与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手机占用那么多。(1)你是怎样看待“低头族”现象的?(“低头族”是指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的一类人。)_________________(2)你能用得体的语言劝诫沉迷于手机的父母吗?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日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游老师说过:“学语文就要重视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大一个人的内在气质。1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1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的是()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1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2)“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为了学写字。()(3)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1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材料一】划波浪线的句子,仿写: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______遇见______,就有了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