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五)注册会计师考试栏目为您带来“2017年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一)、(1)甲、乙两种产品去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产品名称产量(件)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成本直接人工单位产品成本甲1005040乙2008030(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360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4600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40件,乙为60件,总体完工率均为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甲耗用作业量乙耗用作业量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515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3010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200800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64要求: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正确答案:质量检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5+15)=200(元/次)订单处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10+30)=100(元/份)机器运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000/(200+800)=40(元/小时)设备调整准备的成本动因分配率=2000/(6+4)=200(元/次)甲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元)单位作业成本:(13200+3600)/(100+40×50%)=140(元/件)单位成本:50+40+140=230(元/件)乙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元)单位作业成本:(36800+4600)/(200+60×50%)=180(元/件)单位成本:80+30+180=290(元/件)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正确答案: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200+800)=50(元/小时)甲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0×200=10000(元)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0000+3600)/(100+40×50%)=113.33(元/件)甲产品单位成本:50+40+113.33=203.33(元/件)乙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0×800=40000(元)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40000+4600)/(200+60×50%)=193.91(元/件)单位成本:80+30+193.91=303.91(元/件)3、假设决策者计划让单位售价高于单位成本10元,根据第(2)问的结果确定甲和乙的销售单价,试分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正确答案: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本题中甲产品的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30元,而决策者制定的单位售价为203.33+10=213.33(元),如果与传统的单位成本(203.33元)比较,好像是有利可图,结果实际上是在畅销的同时,每销售一件产品,就要亏损230-213.33=16.67(元),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则会避免这个决策失误;对于乙产品而言,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90元,显然303.91+10=313.91(元)的定价偏高,会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把单位售价降低一些,则会避免这个损失的发生。题目:已知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为5,本年盈利,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解析:本题考核敏感分析。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变动百分比,根据“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单价×销量-总成本”可知,单价下降会导致利润下降,具体而言,单价下降的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单价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如果利润下降的百分比超过100%,则下年就会出现亏损,因此“为了确保企业下年度不亏损”意味着“利润下降的最大幅度为100%”,所以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100%/5=20%。假设A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200元,单位变动成本120元,每年固定成本800万元,预计下年产销量为20万件,则单价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为()。解析:预计下年利润=(200-120)×20-800=800(万元)。假设单价提高10%,即单价变为220万元,则变动后利润=(220-120)×20-800=1200(万元),利润变动百分比=(1200-800)/800×100%=50%,单价的敏感系数=50%/10%=5。已知某企业目前的安全边际率为50%,财务杠杆系数为2,如果下年销售增长10%,则每股收益会增长()。解析:安全边际率=1/经营杠杆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