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检测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3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2.(3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3.(3分)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3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A.B.C.D.5.(3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6.(3分)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7.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禹建立夏、武王伐纣B.禹建立夏、平王迁都C.商汤灭夏、西周灭亡D.商汤灭夏、武王伐纣8.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9.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很早就曾到都江堰考察,并称赞道:“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这主要说明()A.都江堰先进的建造技术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B.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D.都江堰的修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基础1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读书人激烈辩论,各自著书立说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D.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10分)11.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2分)12.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2分)13.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2分)14.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在政治上主张“”;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了的主张;墨子主张,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战争;韩非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统治。(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巨变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实质,并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诸侯并立局面的出现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简要评价这种制度。归纳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A、B填空。举一例“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史实。(4分)材料三……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大变动”是指哪一局面的出现?并列举这一时期出现的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6分)(4)综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