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PICCO监测仪目录定义基本原理优点使用方法测定参数正常值定义PICCO是一种技术,是一种简便,微创,高效比的,对重症病人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的工具。基本原理利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进一步的测量血液动力监测和容量管理,并使大多数病人不再需要放置肺动脉导管。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同时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ITBV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优点1.创伤小-只需放置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无需肺动脉导管,可用于儿童。2.初始设置时间短-可在几分钟内开始使用。3.动态、连续测量-每次心脏跳动测量心输出量、后负荷和容量反应性(beatbybeat)。4.无需胸部X线-来确认导管位置。5.效费比-比连续肺动脉导管价格便宜-动脉PiCCO导管可以放置10天,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及花费。6.参数更明确-即使对于没有多少经验的人员而言,PiCCO参数也非常易于判断和理解。7.血管外肺水-床旁定量测量肺水肿。使用方法可编辑经肺温度稀释法和PCCO的测定需要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该导管通常置于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于股动脉。通过该导管,可连续监测动脉压力,同时监测仪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动脉导管带有特殊的温度探头,用于测定注射大动脉的温度变化。监测仪利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可用于校正PCCO。通常需要测定3次心输出量,求其平均值来校正PCCO。动脉导管外,尚需一条常规的深静脉导管用于注射冰盐水。通常深静脉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如果仅为校正PCCO,经外周静脉注射冰盐水也可,只要动脉导管可得到可靠的温度反应曲线,但这时容量测定是不准确的。当冰盐水从股静脉注入时,仪器测定的ITBV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将比实际值高75ml(绝对值),这是因为从注射点到测定点的容量要较从上腔静脉注入高。而EVLW的值是准确的。冰盐水的注射容量取决于病人的体重以及EVLW的多少。如果EVLW增多,注射容量必须增加。测定参数PiCCO可连续监测下列参数:每次心脏搏动的心输出量(PCCO)及指数(PCCI)动脉压(AP)心率(HR)每搏量(SV)及指数(SVI)每搏量变化(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指数(SVRI)正常值可编辑参数正常值单位CI3.0-5.0L/min/m2ELWI3.0-7.0ml/kgCFI4.5-6.5l/minHR60-90b/minCVP2-10mmHgMAP70-90mmHgSVRI1200-2000dyn.seccm-5.m2SVI40-60ml/m2SVVW10%PiCCO监测仪的临床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127皋源王祥瑞杭燕南PiCCO监测仪是德国PULSI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容量监测仪。其所采用的方法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同时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ITBV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损伤更小,只需利用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条动脉通路,无可编辑需使用右心导管,更适合儿科病人;各类参数结果可直观应用于临床,无需加以解释;监测每次心搏测量,治疗更及时;导管放置过程更简便,无需做胸部X线定位,不再难以确定血管容积基线,无需仅凭X线胸片争论是否存在肺水肿;使用更简便,结果与操作者无关;PiCCO导管留置达10天;有备用电池便于病人转运。本文将介绍其使用方法、测定参数、基本原理以及目前的一些评价。一、使用方法经肺温度稀释法和PCCO的测定需要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该导管通常置于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于股动脉。通过该导管,可连续监测动脉压力,同时监测仪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动脉导管带有特殊的温度探头,用于测定注射大动脉的温度变化。监测仪利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