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七教案1这一课有3幅图,描绘了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第一幅图画的是小兔看见一个大南瓜,不知道怎样才能运走。说明小兔很为难。第二幅图画是空白的,留给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第三幅图画的是小兔把南瓜运回来了。妈妈奇怪地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图下有两个要求,一是“想一想”,二是“讨论讨论”,观察和说话的重点都是“小兔是怎么把大南瓜运回家的”。本课的目的引导学生想办法,并讨论哪种办法好,力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1.认识到“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这一道理。2.积极参加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3.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4.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课件展示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也可使用挂图);小白兔头饰一个。1课时一、新课导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板书课题:小兔运南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小兔有多大,南瓜有多大,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小兔能把南瓜运回家吗?)2.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小白兔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兴奋地想把它运回家。可是南瓜太大,抱不动。小白兔摸摸脑袋,愁眉苦脸地说:“怎么运走呢?”3.今日我们学会看图讲一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二、整体感知。1.出示3幅图。2.学生自己观察这3幅图,想想:这3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4.指名说一说。三、认知贯穿。1.观察图一。(1)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小兔的神情是怎样的?(用“又大又重”形容南瓜。用“皱着眉头”、“搔搔脑袋”等词语形容小兔子的神情。)(2)小兔看见了大南瓜,它是怎么想的?(先想一想,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沟通。)2.观察图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那小兔是怎样运南瓜的呢?图上没有画出来,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2)全班沟通,老师板书,引导学生辨析。(把南瓜当轮子滚动;请小动物帮忙抬回家;用绳子拴住拖回家;找车子运回家;拿刀子切开,再运回家等。)(3)哪些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学生根据板书质疑,并由提出该方法的学生负责解疑)(4)表现性交际:让学生按自己设想的办法来到“小白兔”身边大声地告诉它。要求把话说完整,说清楚。3.观察图三。(1)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瞪大了。她会怎么说?小白兔又会怎么回答呢?(知道学生观察小兔的动作、神态以及兔妈妈的神态,想象两个人物的语言)(2)同桌分角色练说,再让学生上台表演。(3)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结合神态、动作评。通过评判,使学生对口语交际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四、延伸拓展。1.学生自主看图练习讲故事。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注意讲故事态度要大方,声音响亮,每组选一名选手参加班内竞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开展故事大赛,评选讲故事员。被评为讲故事员的组同时被评为优秀讲故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七教案2活动目的: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活动准备:古诗图片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2.理解古诗《池上》―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老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3、欣赏古诗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儿理解古诗内容。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