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默写《绝句》。3.能借助课文注解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绝句》。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观看图片: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诗中去领略春天的美。2.简介作者杜甫。(出示课件)二、探究新知1.播放配乐诗《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2.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注意指导读准音调)迟日泥融燕子沙暖鸳鸯3.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1)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练读,师生读。4.《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5.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1)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2)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3)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4)师:(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湿润、松软、潮湿)的泥土(恩爱的、偎依)的鸳鸯。6.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指名读,思考:“迟日”是什么意思?(春日)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太阳,青山绿水,鲜花,绿草)(2)师小结:多么美的春景!多么温暖的春风呀!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诗?(3)指导朗读: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7.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泥融”是什么意思?(这里指泥土变湿软)你们从这句诗中又读了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鸳鸯在沙滩上晒太阳。)(2)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衔泥筑巢)(3)想象这两句诗展示的画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8.朗读背诵,体会感情。9.学习生字。(1)读音:鸳(yuān)鸯(yāng)(2)认识生字(3)指导书写。三、课堂总结这首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春光无限的春景图。(板书:春光无限)第2课时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惠崇春江晚景图》,学生认真观看图画,并简要地说说画面的内容。2.简介诗人苏轼。(出示课件)二、探究新知1.自学自读,熟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出示课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了解诗意,感受春之美。(1)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2)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出示课件)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4.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2)教师归纳: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回暖。5.课件出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①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②教师归纳:蒌蒿长势正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6.朗读背诵,体会感情。7.学习生字。(1)读准字音。(2)学习生字。(3)在指导书写。三、课堂总结。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的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3课时一、情境导入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前两首古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第三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夏季)2.简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