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四年下册古两(《池上》《小儿垂》)件•古诗背景介绍•古诗内容解析•古诗意境鉴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古诗中的主题思想•古诗的朗读与背诵指导目录01古背景诗人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胡令能(785年-820年)唐贞元、元和间人,曾隐居圃田,家贫,手巧,喜欢修补锅碗盆瓮。因诗才出众,被时人称为“胡钉铰”。创作背景《池上》白居易在任中写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示了他对天真烂漫、无邪、机灵的喜爱。《小儿垂钓》胡令能以农村儿童的垂钓活动为题材,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急切盼望鱼儿上钩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纯真。02古内容解析《池上》解析01总结词:描绘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现出小孩的天真可爱。0203详细描述诗歌前两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描绘了小孩撑着小艇去偷偷采摘白莲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小孩的活泼可爱。04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则揭示了小孩纯真无邪的天性,他并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采完白莲后留下了一道浮萍。《小儿垂钓》解析输入02标题总结词:描绘了一个小孩在河边垂钓的情景,展现出小孩的专注与童真。详细描述0103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则表现了小孩在面对路人的询问时,他远远地摆手示意,生怕惊动了鱼儿,展现出小孩的专注与童真。诗歌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描绘了小孩头发蓬乱,学习垂钓的情景,他侧身坐在长满莓苔的草丛中,让草丛掩映住自己的身影。0403古意《池上》的意境总结词:纯真可爱详细描述:《池上》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现出小孩纯真可爱的一面。诗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等诗句,用生动细腻的语言刻画出了小孩的无邪和天真。《小儿垂钓》的意境总结词:童心童趣详细描述:《小儿垂钓》这首诗则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子在水边垂钓的情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童心童趣。诗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等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小孩钓鱼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儿童的纯真和童趣。04古中的修辞手法《池上》中的修辞手法拟人诗人将“小荷”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小荷的喜爱之情。比喻诗人用“小娃”比喻“小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娃的活泼可爱。借代诗人用“小荷”借代“小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娃的活泼可爱。《小儿垂钓》中的修辞手法010203比喻拟人借代诗人用“稚童”比喻“小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稚童的天真可爱。诗人将“小草”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小草的喜爱之情。诗人用“小草”借代“稚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稚童的天真可爱。05古中的主《池上》的主题思想01020304天真无邪的童趣对纯真自然的赞美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无邪。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代表了诗人对纯真、自然的赞美和向往。通过对比儿童的天真与成人世界的复杂,诗人表达了对成人世界虚伪和复杂性的反思。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情景,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小儿垂钓》的主题思想童趣与生活乐趣对简单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一个小儿在水边垂钓的情景,展现了儿童的生活乐趣和天真活泼。小儿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真生活的赞美。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无邪世界的向往小儿与自然的亲近,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小儿的心灵无邪,使诗人向往一个更加纯净的世界。06古的朗与背朗读指导节奏与语调情感表达咬字清晰在朗读古诗时,要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根据诗句的平仄和韵律,合理安排停顿和语速,以凸显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在朗读时,要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语调、语气和重音等手段,将情感融入朗读中,使听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在朗读时,要确保每个字音都清晰准确,避免出现模糊或含糊不清的情况,以免影响听者对诗句的理解。背诵指导理解诗意反复朗读在背诵古诗之前,要充分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这样有助于记忆的加深和巩固。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句的印象,使记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