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高铁新区学校马成才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2、课标与课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评议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思想贯穿于初中语文的六册书的三个阶段。《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处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大自然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进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1目标:知识和能力: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2、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三、说学情和学法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才开始。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为突现出“生本教育”理念,课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知识,以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然后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接着思考并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最后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的方法。四、说教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2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五、说教学过程这节课我将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⑴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⑵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⑶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⑷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侧重点不一样)3、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⑴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⑵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在分析讨论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3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