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济南的冬天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二、课文导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三、常识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8月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相关知识: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juān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bō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gào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四、课文朗读:五、课文字词济南jǐ:地名。jì周济奇迹(jì):伦敦(dūn):地名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响亮: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温晴:温和晴朗。设若:假若。假如安适:安静而舒适。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暖和:nuǎnhuo:温暖。着落:(zhuó)事情有归宿、有结果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发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两鬓(bìn)看(kān)护妇:女护士镶(xiāng)边: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住另一物体的边缘。秀气:文雅,不粗俗。狭窄:(xiá)指狭小;宽度小宽敞:(chǎng)宽敞:宽阔,宽大。宽阔:宽广空旷。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贮蓄:储存积蓄。zhù澄清:(chéng)清澈明亮。dèng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清。~沙。空灵:清净透明。六、课内问题--串讲:1、《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2、济南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3、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色调对比,烘托形象1以北京冬天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肃杀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寒衬暖)以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暗衬明)以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以热衬温)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