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9期2007年9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JournalofGeneralSurgeryVol.16No.9Sep.2007文章编号:1005-6947(2007)09-0901-03·文献综述·空肠造瘘术的并发症王嘉锋综述章审校(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一科上海200433)摘要:空肠造瘘术是肠内营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其全身状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空肠造瘘方法也迅速发展,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并发症,如机械性梗阻、肠腔积气、感染、误吸、水电解质紊乱等。笔者主要将其归为机械性、感染性、代谢性和消化道并发症四个方面,并作一综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9):901-903]关键词: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手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A空肠造瘘术是肠内营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营养物质直接送到小肠,起到维持因各种原因长期无法进食患者的生命、改善其全身情况的作用。早在1858年就有学者对无法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行空肠造瘘术维持术后营养支持,近30余年,随着消化内镜和腹腔镜的发展,空肠造瘘也有所发展,如内镜引导下经皮造瘘术、腹腔镜下造瘘术和透视下经皮穿刺胃空肠造瘘术,使肠内营养支持更加安全、便捷。该手术可对患者进行长期肠内营养,避免了鼻咽部和呼吸道并发症且患者耐受良好。但是该手术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并发症,如机械性梗阻、肠腔积气、感染、误吸、水电解质紊乱等。本文将对空肠造瘘术并发症作一综述,主要将其归为机械性、感染性、代谢性和消化道并发症4个方面。1机械性并发症1.1隧道式空肠造瘘术隧道式空肠造瘘术(Witzel空肠造瘘术)是指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15~25cm处放置导管,然后将导管收稿日期:2006-09-07;修订日期:2007-03-12。作者简介:王嘉锋,男,江西瑞昌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2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主要从事普通外科临床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章Email:zhangjin_sh@126.com顺肠管纵轴埋藏于两侧肠壁折叠而成的沟内约5cm左右。其以消化道梗阻为主要并发症,此外主要并发症还有肠闭塞、腹膜内泄漏、局部或腹壁内脓肿等,一般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还可因广泛肠道缺血后发生肠道返流,或因管道腐蚀发生肠道出血。Wu等[1]还报导了Witzel空肠造瘘术后发生肠套叠1例,经手术解除后继续经造瘘管予肠内营养。1.2RouxenY空肠造瘘术RouxenY术式在空肠造瘘中应用不多,Jacob等[2]对7名患有严重胃食管返流的婴儿行RouxenY空肠造瘘术,均在术后24~48h经造瘘管给予营养,结果有3名患儿发生管周泄漏,其中1名因此拔出造瘘管。另有1名患儿发生营养物质返流至胃,原因是瘘管置入了空肠近端。所有患儿均无吻合口漏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1.3针导管空肠造瘘术Myers等[3]分析了16年期间(1978—1994年)2022例针导管空肠造瘘术(NeedleCatheterJejunostomy)的并发症。在29位患者发生了34项(1.5%)并发症,病死率为0.14%。最常见并发症为套管退出或梗阻(15例,0.74%),皮下脓肿(4例,0.19%),皮内瘘道(3例,0.14%),肠内积气(3例,0.14%),腹壁感染(3例,0.14%),肠闭锁和肠扭转(3例,0.14%)和肠缺血(3例,0.14%)。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的一个较特殊并发症为肠积气(肠壁气体可能与门静脉气体同时出现)。Strain[4]首次报导了此并发症。发病率为1%,可于早期发生(第3天)或晚期发生(第14天),病死率高达36%。如果门静脉出现气体,则病死率可升至75%。治疗为暂停肠管营养,行鼻胃管抽吸,给予广谱抗生素,严密监护;此症状还会因外科方法治疗而加重。空肠造瘘管可保持于原位,待患者情况好转后再重新开始肠内营养。针导管空肠造瘘术还可引起皮下脓肿,沿着肠壁内瘘管的全长蔓延。这可以通过拔出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