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向一实词1.讲高考(1)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考查辨析词义的轻重、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2)命题规律实词考查的重点主要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例1.【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着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深邃:深远、深奥、深沉;幽邃,幽深、深远。根据文中“悄无声息”,形容环境的安静,选“幽邃”合适。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第二空修饰的是“流水”,选“蜿蜒”合适。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稀疏:(物体、声音等)宽松;不稠密。第三空修饰的是“枝叶梢头”,选“稀疏”合适。所以本题选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点评】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从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意义虽并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的选择。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幽邃”和“深邃”,明显的不同在“幽”和“深”。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确定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顾名思义,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联系生活。自然,做题就不是很困难了。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例2【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