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调查VIP免费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调查_第1页
1/6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调查_第2页
2/6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市场占有率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已进入一个新的节点,并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将随着补贴的逐年退坡完全由市场驱动。抓紧时间赢得用户对厂家和经销商而言至关重要。《2016中国新创汽车市场趋势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消费者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方便程度是其首要考虑因素,这也是国内车企打造品牌的机遇和挑战。做好首批用户体验,利用好口碑效应有助于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在使用过程中,充电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是消费者抱怨最多的问题。看好纯电动汽车发展调研结果表明,消费者其实很看好纯电动汽车发展。有62%的消费者看好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主要判断依据包括,能源、环保问题会倒逼产业升级;电动车技术已日趋成熟,会推动产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将其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很多扶持措施。只有11%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看好。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相信这个趋势也一直会持续下去。我们专门做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研究工作,每年的调研涉及全球120个国家,访问近1800万名消费者,基于对这些消费者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个新产品推广的路径,即任何一项新产品或者服务刚推出的时候,一定不可能立即为所有消费者接受,需要经过几个阶段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接受新产品的是革新者,在消费者人群中占比不到5%。接下来是早期采用者,比例不会超过15%。之后是实用主义者,早期多数人群占30%左右,再推向后期比较保守的消费者。最后一批人群称之为落后者,即使大部分人都在用,还是不会使用这种新产品。因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电动汽车被推出之后,不可能在目前状态下,期待所有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并愿意使用。另外,即使在早期使用者和早期多数人群当中,每个消费者声音其实不一样,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早期采用者,像蝴蝶一样,很快使用新产品,但是热情很快消失,被更新的产品和服务所吸引,一直往前走。但是另外一部分消费者,不仅自己会特别使用这样一些新产品、新服务,还会开始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等分享使用、购买的体验,这些人会成为新产品的推广者。所以被定义为未来潮流引领者,电动汽车作为新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如何锁定这批人群,是这个产业的从业者特别是整车厂应当考虑的。利用口碑锁定未来潮流引领者另外通过对比研究表明,中国是比较重人情的国家。中国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比较显著的差异就是口碑相传作用。不管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我们在中美两国中跟踪了近两千位汽车购买者,从他们近六个月的购车过程中发现对他们购买起到决定性影响因素的比例。不管是线下亲朋好友推荐,还是线上博客和论坛平台,口碑相传影响力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更大。利用好口碑相传效应锁定未来潮流引领者,这在目前对于国内推广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在此次调查中,有6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会考虑购买电动车,这批人可区分为有电动车驾驶经验的和没有电动车驾驶经验的。在购买意向上,有驾驶经验的人考虑购买的意愿,比没有购买意愿的人高出10%。在推广过程中,如何创造合适的机会让未来潮流引领者体验到新产品和服务,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关键问题。目前消费者通过什么途径体验电动汽车?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除了自己买车以外,还有三个比较重要途径:向身边朋友借车,或者向租赁公司租新能源车,包括滴滴专车平台等,还有厂家举办的各种试乘、试驾活动。另外就是单位用车,很多员工就有机会体验。买与不买的重要理由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车的时候,主要购买动机在哪里?节能环保肯定是其中一个因素,补贴优惠、不限购、不限行、使用成本比较低等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动机。而不考虑购买的原因还是与技术瓶颈有关,如续航里程比较低,当前电动车仍存在技术隐患等,还有充电不方便以及电池寿命等因素。具体来看,在购车的关键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电池续航里程、充电时间以及充电的方便性。这是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中的主要考虑。接下来才回到正常购买汽车的考虑因素中,包括内饰、外观、品牌、价格、使用成本、售后服务等。消费者买车的体验毕竟只是一次,时间很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调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