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五步式”高考通史单元复习讲义复习结构框架中国古代政治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840年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近代政治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40—194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文化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现代政治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49年—~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化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世界古代政治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世界古代史~~—14、15C世界古代文化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世界近代政治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史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经济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4、15C---1917_世界近代文化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和发展世界现代政治史:俄国十月革命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经济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17年至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现代文化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基础知识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政权,进行有效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例题: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D)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评价:(1)积极性: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2)容易导致地方诸侯势力膨胀,形成割据势力,威胁周王室;例题:“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D)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例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C)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例题: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B)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西周的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解释:周王正妻所生长子)内容等级:大宗与小宗(两者关系:大宗率领小宗,小宗服从大宗)(注释:大宗必备的条件:一是要成为嫡子,二是要成为长子)例题:“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C)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C)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例题:西周一贵族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B)妻室子嗣妻(正配)B.二哥(20岁)D.四哥(15岁)妾一(侧室)A.大哥(23岁)妾二(侧室)C.三哥(18岁)例题: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1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重、难点知识内涵阐释1.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联系,互为表里;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