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13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13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_第3页
3/13
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线索1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学。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诸侯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线索2儒家思想的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线索3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两教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发展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线索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线索5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隋唐时期发明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明清时期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春秋的《诗经》、战国时期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汉代的汉赋的发展,魏晋时期书法和绘画成为自觉的艺术;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隋唐书法全面辉煌,宋代文人画发展;明清时期,书法、绘画、小说等成就突出。第38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起来并受到重用。④思想文化: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问题思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早期儒学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和影响春秋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统治者③“克己复礼”(2)教育:“有教无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被尊称为“万世师表”战国孟子(1)政治①“儒家学派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②民贵君轻(2)伦理:主张“性本善”荀子(1)政治①“”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辨析比较】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3.其他思想流派流派代表人物地位思想道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提出了“”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误区警示】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考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的哲学思想、法家的变革精神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形成的思想传播到邻国及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史论结合】史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 第38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