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钟楼景山【景山】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景山前街。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旧北京城的最高点,南与紫禁城隔街相望,高43米,占地23万平方米。元代为大内延春阁所在地。明永乐年间建皇宫时,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所取泥土堆积于此,以表示压胜前朝之意,成为大内"镇山",名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景山。乾隆十五年(1750)在景山五峰上各建一亭,自东向西为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京城中轴线的中心点及全城最高点)、富览亭、辑芳亭。次年在山后中轴线上仿太庙规制建寿皇殿建筑群,殿内供奉清历代皇帝像,为"内八庙"之一,布局严谨,富丽堂皇。另外还有兴庆阁、永思殿(历代帝后停灵处)、吉祥阁、观德殿以及崇祯皇帝自缢处等景观。清亡后,景山一度荒芜,1928年对外开放,今已辟为景山公园。故宫【故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城中部,南接天安门,北依景山。占地72万平方米。原有房舍9999间半,现存8707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永乐十八年建成(1420)。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改称故宫。明清两朝屡次重修、改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布局依"面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对称谨严,主次分明,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家风范。城前左有太庙,右有社稷坛,城内分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在前,中轴线上有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左有文华殿,右有武英殿。内廷在后,中轴线上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左有东六宫及外东路,右有西六宫及外西路。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墙高10米,四角各立形制奇特的三层檐十字脊四面歇山四面抱厦角楼。外绕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四面各开一门,东门称东华门,西门称西华门,北门称神武门,南面正门称午门,门楼东西两翼为两面出廊的两阙,俗称雁翅楼。进午门,金水河上并列5座汉白玉石桥,称内金水桥(以区别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中间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行。过桥至太和门,为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的殿宇式宫门,两侧有昭德门、贞度门。太和门北面对太和殿,体仁、弘义二阁分立左右,殿前广场极为开阔,约3万多平方米。太和殿是外朝主殿,俗称金銮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与其后的中和殿、保和殿共同组成一组工字形的建筑群。大殿位于高达8.13米的汉白玉石砌台基上,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是紫禁城中最壮观、最宏丽、等级最高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堂。殿内金砖铺墁,陈设奢华,雕梁画栋,无不极尽富丽堂皇。明、清两朝在这里举行大朝会和大典,两朝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太和殿后为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前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内侍执事人员朝拜的地方。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两殿均为明代遗构,保和殿采用"减柱造",殿内宽敞开阔,是举行殿试和宴会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分列文华殿、武英殿,均为由殿堂、门、配殿和廊庑组成的长方形院落。文华殿明朝曾为太子讲读之所,嘉靖以后改为皇帝举行经筵的场所,著名的《四库全书》原收藏于殿后的文渊阁中。武英殿是皇帝在宫中斋戒和召见大臣的地方。三大殿后为内廷区,主要有中轴线上的后三宫,两侧的东西六宫、外东路、外西路及后部的御花园。后三宫依次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建于2.5米高的白石台基上,组成工字形建筑,四面有廊庑围绕,正门为乾清门。乾清、坤宁二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起居场所。交泰殿是举行授皇后册、宝和皇后诞辰礼的场所。后三宫两侧有东西六宫,是后妃们的寝宫。东六宫为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东六宫之南为斋宫和毓庆宫,斋宫为皇帝在宫中斋戒时的寝宫。西六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西六宫之南为养心殿,是雍正以后清帝议政的主要场所。外东路为宁寿宫,整组建筑仿三大殿及后三宫的规制而建,是高宗弘历作太上皇时居住之处。分前后两部分,"前朝"部分有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皇极门对面有精美绝伦的琉璃九龙壁。后廷部分分三路,中路五重是弘历起居的地方,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