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JINEDUCATION情思教育由特级教师陈洪义倡导,主要是通过创设生动、典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思维和思想,发展学生的素养。情思教育最初在历史学科得到深入实践,但情思历史已在历史教育领域产生强烈影响,情思教育同样可以在德育中大显身手。我近期以情思教育为指导,在班会课教学中积极探索主题班会课中的情思教育,取得了理想效果。下面以《崇敬英雄报效祖国》为例,谈谈主题班会课中如何设置历史情境,启情引思,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一、班会主题崇敬英雄,报效祖国。二、班会目标贯彻新课程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引导学生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学生中营造崇敬英雄、报效祖国的精神,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植入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正能量。三、班会组织过程本班会课主要以湛江本土的英雄人物为主,更能拉近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身边的英雄人物。(一)搜集湛江人民革命斗争的史料,设置情境介绍抗法斗争中的英雄,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头、绿塘、洪屋等村民众500多人在吴帮泽等的率领下揭开了抗法斗争的序幕,他们歃血誓师,以大刀、长矛、木棍等为武器,攻打广州湾的法国根据地。他们的斗争唤起了民众抗法的热情,掀起了抗法斗争风潮。解读英雄吴帮泽内涵,用血肉之身和凶残的法国殖民者展开殊死的斗争,表现了湛江人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殊死保卫祖国河山的英雄气概和抗击法国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揭示英雄就在身边,引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对英雄精神的思考。除了抗法斗争的英雄外,在抗日战争中,湛江也涌现了不少抗日英雄,如高雷抗战勇将、浴血奋战、无私无畏的革命先烈支仁山。支仁山是遂溪县黄略镇人,因指挥战斗、智勇双全,名震高雷地区。1943年,日军进犯雷州半岛,担任中共遂溪县委书记的支仁山根据上级指示积极发动抗日武装,成立卜巢山抗日游击队,点燃抗日之火。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中共的老特工沈斌谍战湛江,广泛收集地下革命情报,为湛江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展示这些在不同时期的英雄,能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思考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思考英雄的行为的同时树立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情怀。(二)讲英雄的故事,进入情境革命先烈黄学增(1900~1929年)是遂溪人,大革命时期,是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齐名的广东省四大农运领袖之一,又是土地革命时期广东西江和海南岛红军、苏维埃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南路地方组织主要创建者。黄学增自幼聪颖过人,每经过村办学堂,他总是在窗边偷听教师讲课,教师提问时,教室里的孩子还回答不上,他就在教室外抢答,对于课堂内容,他过目不忘、烂熟于心。因家境贫穷,直至1913年,他13岁,才免费入本村私塾读书。1916年秋,黄学增考入遂溪县立第五小学就读,他喜欢作文和演说,五年级撰写的作文《竞争说》内容为:“人当竞争时代,断不可无竞争心。无竞争心不能力与竞争世界,竞争乃当今之要务也。学问以竞争而精,实业以竞争而兴,国家以竞争而文明,世界与竞争愈发达;愈发达,愈竞争,人无竞争,诚不能立于竞争世界,能竞争,乃可以言富强。”虽然文字很稚嫩,但思想之成熟,眼光之独到,胸怀之宽广,非一般小孩所能及,现在读来,仍令人敬佩不已。青少年时期的黄学增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积极投身青年运动,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是湛江基于情思教育理念下的主题班会课——以《崇敬英雄报效祖国》为例■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叶志文观点理论与实践1052/2019最早的中共党员。1925年7月,黄学增被聘为省港罢工工作委员会顾问,参与省港罢工领导工作。同年年底,与宋庆龄等人,以国民党广东省代表身份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提案审查委员会和农民报告审查委员会委员。1926年初,黄学增回到南路后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为各县培训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他还积极领导各地成立中共党组织和发展党员,推动南路各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