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简析:第一单元所选入的教材都是反映与战争有关的叙事性作品。本课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整合起来,通过学生的活动,照应单元内容,延伸和拓展阅读课文,提高学生阅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搜集、整理、阅读、交流有关战争资料中加深对战争的了解,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学生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就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而本次活动内容较多,课外要利用大量时间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展示中更不能读读成果,草草了事,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达到培养学生世界观的效果。教学设想:1、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2、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资料有限,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对于各种战争学生大概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同时对战争的性质、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甚多。因此,为激发学生兴趣,能达到“跳一跳,摘个桃”的效果,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大量资料制作成网站,利用校园局域网让学生在有资料可查的情况下查找、整理相关资料,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否则学生在无资料可查的情况下必然缺乏兴趣,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以后的活动任务。3、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论辨等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3、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英雄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以“战争”为话题,多角度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正义和非正义,阐明观点,提高写作能力。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自主选题,组成小组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军事名家”、“古今名战”、“军事名言”、“战争文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项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同一专题的同学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并自主选出自己的组长。在组长的领导和组织下,制定本小组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第一组以“军事名家”为专题,搜集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家,了解他们的事迹传奇以及名言或名篇。第二组以“古今名战”为专题,查阅战争史料,收集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战役,重点了解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并搜集与该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及史学评论填写下列表格。战争时间战争地点战争双方及将领简述过程、结果与该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及史学评论第三组以“军事名言”为专题,搜集关于战争的名言,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小组成员可以按名言的古今中外分工。军事名家生活时期及国籍指挥的战役及名言或名篇第四组以“战争文学”为专题,查阅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了解其内容梗概,感受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反映战争的古诗词。(二)、搜集资料、整合材料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阶段。在组长的组织与协调下,各小组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组员及时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在活动中,学生要将搜集的资料及活动过程记录存档,以备老师评价使用)。(三)回报成果,展示交流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各组在全班展示该组的活动成果,互相合作、共同探究。1、由第一组同学汇报成果。(军事名家)主持人:中华民族是灾难深重的民族,两千多年的奴隶封建社会史几乎就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