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示例(一)9.1平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记法.2.理解并记住平面的基本性质.3.初步掌握用符号表示点、线、面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投影胶片、三角板、模型.教学过程:[设置情境]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平面是如何定义的,怎么画?平面有哪些基本性质呢?[探索研究]1.平面的概念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与之不同的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注意:平面的概念是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说明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通常我们画出直线的一部分来表示直线.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画出平面的一部分来表示平面.当我们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桌面或黑板面时,感到它们都很像平行四边形.因此,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图1).当平面是水平放置的时候,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图2).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用其他平面图形(例如三角形等)表示平面.平面通常用一个希腊字母、、等来表示,如平面、平面、平面等,也可以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图1).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认为是由它内部的所有的点组成的点集,其中每个点都是它的元素,点在平面内,记作;点在平面外,记作(图3),这里的平面看作是集合,而点看作是元素.3.平面的基本性质我们下面学习平面的基本性质的三个公理.所谓公理,就是不必证明而直接被承认的真命题,它们是进一步推理的出发点和根据.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从集合的角度看,这个公理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点集)中有两个元素(点)属于一个平面(点集),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平面的真子集.直线也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点在直线上,记作;点在直线外,记作,如果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平面内,或者说平面经过直线,记作.否则,就说直线在平面外,记作.公理1的含义如图4所示,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公理1为证明直线在平面内提供了依据.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注意:没有特别说明的“两个平面”,以后均指不重合的两个平面.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它们有公共点,它们就是相交的位置关系,交集是一条直线.如果平面和有一条公共直线,就说平面和相交,交线是,记作.公理2的含义如图5所示,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且.公理2为证明若干点共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6).老师问学生:经过一点、两点或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多少个平面?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呢?前一问有无数个平面,后一问不一定有平面.公理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不能仅用“只有一个”来替代“有且只有一个”,否则未表达出存在性的含义.过、、三点的平面可记作“平面”.[演练反馈]1.举例说明生活中本节公理的应用.2.填空:正方体的各顶点如图7所示,正方体的三个面所在平面、、分别记作、、,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2),.(3),.(4),.(5),,.3.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出有关点、线、面的关系,并画出图形.(1),(2),(3)(4),,,[参考答案]1.(略)2.(1);(2);(3);(4);(5);;3.(1)点在平面内,点不在平面内.(2)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不在平面内.(3)平面与交于直线.(4)直线经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图形略.[总结提炼][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记法.2.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公理2,公理3.3.点在(不在)平面内,直线在(不在)平面内,两个平面交于一条直线等的符号的表示.(四)布置作业课本P7~P8习题9.11,2(1),3,4.[参考答案]略.(五)板书设计1.平面的概念2.公理1公理2公理33.练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