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教学目标】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教学重点】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教学难点】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列宁名言:1、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2、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4、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5、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6、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年轻的反叛者1、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2、中学时代出现革命思想A、原因:1)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2)对其哥哥悲剧的反思;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主张: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3、大学时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从资民主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爱心用心专心二、创建布尔什维克党1、背景:1)19世纪70年代,俄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导(阶级基础)2)19世纪80年代后,俄马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思想、组织基础)3)19世纪末,列宁为建党作了大量准备工作(个人因素)A、组织准备: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义小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雏形;B、理论准备:1900年,创办《火星报》——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2、建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内容:A、制定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B、形成布尔什维克派(多数派政党)2)意义:A、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B、列宁主义诞生(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思想体系)——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领导十月革命1、理论指导1)发展马克思主义A、背景:俄参加一战,经济恶化,矛盾激化,反战反沙皇运动不断B、内容:a.指出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b、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胜等C、意义: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2)《四月提纲》A、背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B、内容:a、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b、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C、意义:a、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b、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建设提供依据3)七月流血事件后,发表《国家与革命》,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爱心用心专心2、实践指导:a、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发动武装起义b、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四、巩固新生政权(详见必修二P112)1、短暂的和平建设(1917—1918)1)背景:新生政权面临首要问题——结束战争,恢复经济2)政策:A、外交: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B、政治: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首都设在莫斯科C、经济:工作重心—由军事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3)影响:暂时稳定发展,巩固新生政权2、三年内战时期的非常举措(1918—1920)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目的: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2)政策:A、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等②评价:积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但损害农民利益。消极:损害农民利益,引起农民极大不满违背经济规律,导致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苦,——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B、组建红军,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3)影响: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政权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1)原因:战争结束后,列宁等领导人认为可以用来建设社会主义2)特点:行政命令建设经济爱心用心专心3)影响:损害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