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设计第1课时【引入新课】1.从复习提问入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用心爱心专心2.用景观图片引入。教师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或者,教师提问学生旅游经历,将不同学生到过的不同地区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对比)3.设问引入。教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然后问学生是否认可这种观点。教师总结,引出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承转、过渡】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设问、分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板书)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打出投影胶片图5.6或利用挂图,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5.6完成右半部分内容。[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用心爱心专心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2课时【引入新课】(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中山有什么不同。并指出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并复习自然带的分布。[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