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思考导学】1.总理衙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设立的?它主管的事务有哪些?它包括哪些机构?它的设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背景: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它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署是其附属机构。影响:它的设立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2.简析19世纪六十年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他们正式勾结的标志是什么?其勾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背景: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太平天国的巨大威胁,辛酉政变后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和好的政治派别占了上风;而此时的外国侵略者迫切需要把与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付诸实施,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政策,一再拒绝列强的无理要求。因此,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开始由对抗走向勾结。标志: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英法两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影响: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导致清朝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动。3.简析慈禧太后倚重汉族官僚的原因。答案:①汉族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掌握的武装是对抗太平军的主要力量,为了巩固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重用这些汉族官僚。②曾国藩等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在背后撑腰,慈禧太后不敢轻视他们。【自学导引】一、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总理衙门的设立1.背景(1)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2)随着侵略的不断加深,西方列强也不甘心以“外夷”的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设立时间和主管大臣:1861年;奕訢。3.主管事务及所属机构:主管外交、通商和其他洋务事宜,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是其附属机构。4.影响(1)加强了中外联系,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2)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二、慈禧太后掌握清朝最高统治权——辛酉政变1.背景1.背景(1)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政策,一再拒绝列强的无理要求,列强逐渐丢弃了“中立”的伪装,《北京条约》签字后,法俄两国公使表示愿意协助清朝对付太平军。(2)辛酉政变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提供了契机。2.经过(1)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2)英法两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策划成立了上海会防局,筹划扩充洋枪队,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四、统治阶级内部满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势力扩大1.原因(1)汉族地主武装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并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2)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堕落,慈禧太后为巩固统治倚重汉族官僚。用心爱心专心2.表现(1)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其中,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2)同光年间,汉族督抚数量增加,他们掌握地方实权,在清政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点阐释】⒈关于总理衙门职能:主管外交、通商、海关及其他洋务事宜。产生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暂时和好,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同他们打交道的中央机构,以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扩大侵略权益。②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不得不加强同外国侵略者的勾结,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政府的需要。③在同外国侵略者打交道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要求设立有关的中央机构,以加强中外联系。影响:①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②它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2.“辛酉政变”的背景、实质及对中国政治的影响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为了把攫取的侵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