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百年孤独献给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是善良的作者。他几乎刀刀见血地剖白了各式各样的爱情,却留给了阿里萨和费尔明娜一个圆满的结局,给了被婚姻束缚的她和倾心一生的他幸福。穿越了五十年的时光,少年和少女终于牵手。是啊,生活已经够破碎了,又何妨让故事完美一回呢。阅读这本书时,我几乎成功地说服了自己。让自己相信,年少的阿里萨和费尔明娜是最纯洁的爱恋;费尔明娜是被世俗限制的向往自由的少女;阿里萨对萍水相逢的一个又一个女人是有着怜悯和爱慕之心的;最终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重逢是最完美的解决。我说服自己以他们的故事为基础去探讨爱情,没错,割裂来第1页共7页看,每一个故事都给人以启发,每一段爱情都足够让人思考。可是,当故事画上句号,重新审视这本书,我不得不说,书里的人们寻觅一生,却从不曾懂得爱情。抬头看到的云层中的阳光,低头却是满地荆棘。的确,我曾经为每一段爱情感动过,无论是五十年的费尔明娜,还是短暂的罗萨尔瓦、诺丽埃加、小女巫可是当这623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都是阿里萨的时候,简直让人不寒而栗。费尔明娜是神坛上的女神,却是踩着622个牺牲者,站在上面的。阿里萨自认为他为费尔明娜保持童贞五十年,是因为这622缕云烟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尽管这里面更多的是各取所需的互相温暖,但仍然改变不了,阿里萨和这些女人从来没有了解过彼此,只是火焰中燃烧的飞蛾。就连女神费尔明娜,阿里萨对她的了解,甚至不如乌尔比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缺乏最基本的感情基础,费尔明娜与其说是他的爱人,不如说是他的宗教,那么他的忠贞不渝就更好理解。费尔第2页共7页明娜是他一生做事的逻辑,那么否定了自己对费尔明娜的爱,便是否定了自己。费尔明娜自己更是一生都无法看清,看不清自己是怎样的人,选择不了自己的生活,同样是被生活左右的浮萍。最后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结合,更像是同情而不是爱情。故事的悲剧就在于,我知道你爱我,我不知道你爱的是不是我。我想走进你的世界,你关上了门;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别过头。故事中的主角们,从来没有试过去了解彼此,走进过彼此的内心世界。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框架中,用自己的体系去锚定别人的形象。我不否认陪伴、惊艳、思念是爱情,但是缺失了相知的爱情,还是相爱吗?生活的悲剧在于,即便看清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人们迷茫在哪里,也免不了将现实过的破碎不堪。即便明白灵魂需要知己,却仍然免不了独自前行。拥有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却也免不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这本书真的是很神奇,《纽约第3页共7页时报》曾经评价这本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评价很高,但是我觉得并不为过。《霍乱时期的爱情》确实是把爱情写的比较透彻。题目还蛮有意思的,提到了霍乱。霍乱不仅仅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我更觉得作者是将爱情比作成霍乱,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表达。霍乱和爱情有两个相似之处,一是被动性;二是都有身体上的征兆。说是一篇读后感,其实也就是我的一篇分享罢了。我高中学文,从小还比较喜欢看书,所以写点东西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有挑战性。但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竟然觉得什么都写不出来,这一感觉确实是吓了我一跳。都说读书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但是我认为在二十岁的年纪即使博览全书也很难悟出一些四十岁才懂得的道理。我还年轻,经历的也少,想必十年后再回头看这本书会有更深的理解吧。第4页共7页看完这本书,突然想起一年前曾经看过的《荆棘鸟》。这本书也非常的精彩。两本书都是以爱情为主线,但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告诉我们爱是执着,而《荆棘鸟》告诉我们爱是放手。这个确实是没有对错之分,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那时候的爱情,就像是一场霍乱,来得猝不及防,然而当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消耗殆尽。悦起无因,遂感心疾大概就是这样,爱一个人就像是生了一场重病,除了他(她),无药可医。十五岁的穷小子弗洛伦帝诺爱上了十五岁的富家女子费尔明娜,每天在她必经之路等待,终于引起了她的注意。通过姑姑,他们互传书信,然而当这些小把戏被费尔明娜的父亲看穿时,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