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学习秦陵兵马俑的发掘情况及意义,想象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过程与方法运用谈话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运用讨论法,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运用竞赛法,回答想象的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谈话法学习佛教、道教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两个子目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学习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秦陵兵马俑的有关情况,感受当年秦始皇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开拓进取的精神。认识到秦陵兵马俑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并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准备制作佛教的产生及传人路线图和秦陵兵马俑投影片。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竞赛式提问法。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学习秦汉时期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宗教教师先介绍宗教的形成原因,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文化也作出很大的贡献。请学生思考,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然后点出佛教产生于哪里?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出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请同学读图。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末年时传入中原的。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西天取经,并在洛阳城外为取经高僧建造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自此,佛教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呢?让学生阅读佛教的教义,然后设计情境,如果你是普通的受苦受难的百姓,你对佛教这个时候是什么态度?学生回答后,说明佛教为什么在中国盛行起来。然以在以皇帝大臣的身份看待佛教对百姓的麻痹作用,谈对让佛教的政治支持,点明统治者支持的本质。佛教除有利于统治者统治人民外,对中国文化也还产生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小组以具体的事例做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做总结。除引进宗教外,我们国家有没有自己的宗教?来引出道教。从道教的产生时间、教义、思想来源、民间家喻户晓的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来说明道教对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史学先出示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它出自于哪里呢?它出自于司马迁写的史学巨著《史记》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式,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1)简介司马迁其人;(2)简介《史记》的写作目的、体裁和特点;(3)司马迁克服巨大的困难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鲁迅是如何称赞《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每小组完成一题。四人小组,人人发言,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发言。雕塑——秦陵兵马俑同学们都知道中国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艺术,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1)出示秦陵兵马俑图片和影视资料,请学生对兵马俑做个描述。(2)秦始皇为什么要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在自己陵墓周围?从中对秦军有何认识?小结秦汉在文化领域的重大成就。探究:是什么原因促使秦汉能够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如何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当今中国的崛起有何借鉴。(主要从政治、经济、统一等方面阐述,借鉴方面在于国家统一、稳定、繁荣、和谐、重视科技创新等)板书设计一、宗教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二、史学——司马迁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