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教案3 苏教版必修1VIP免费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11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11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教案3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3/11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综合练习教案教学目的(1)深化对子、交、并、补集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2)灵活应用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确定性和互异性,解决集合的确定、集合之间关系的确定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论证能力;(3)利用韦恩图及坐标系的直观性,认识并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提高数形结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确定集合,确定集合的相互关系[例1](板书)判定下列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1)M={2m-1,m∈Z},N={4n±1,n∈Z};(2)M={2m,m∈Z},N={4n±2,n∈Z};师:请大家逐个回答例1中的各题,并说明理由.生:(1)M=N.这是因为M、N都是奇数集.师:M={奇数},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由4n是偶数,4n±1必是奇数这一事1应当说明任何一个奇数必定都可以写成4n+1或4n-1的形式,能做到这一点吗?[使学生深知,正确的判断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并借此深化对集合相等的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生:奇数都可以写成2m-1(m∈Z)的形式,当m是偶数时,设m=2n,则2m-1=4n-1;当m是奇数时,设m=2n+1,则2m-1=4n+1,由此可知,不论师:很好.如果强调一下整数m只有奇数和偶数这两种可能性,论述就更完整了.下面请回答第(2)题.这一结论.然后要求学生说明理由.)(这一回答将所有属于M而不属于N的元素完全列举出来了,是有说服力的,但不是最好的方法.)于N的所有元素无一遗漏地全部列出,而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如0∈M,但[为确认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会举反倒是重要的推理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培养.]2师:请回答第(3)题.师:这一结论能说明什么呢?生:E是一个无理方程的解集,F是将此无理方程两端平方后所得的方程的解师:对!方程两端同时平方不一定是解方程的同解变形,可能产生增根,因此要验根.下面再请回答第(4)题.师:这一结论又能说明什么呢?生:P是一个分式不等式的解集,Q是将此不等式去分母后所得的整式不等式师:对!对于分式不等式采用去分母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同解变形.应当避免这种将解分式方程的方法盲目套用到解分式不等式中去.[学生套用解方程的方法解不等式是一种常见的负迁移,稍不小心就会出错,要常提醒.]求a.(此题用作深化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确定性与互异性在解题中作用的认识,增强对字母进行讨论的能力.由于题意明确,思路清楚,可由学生自己解决.)解 A∩B={9},∴9∈A.3若2a-1=9,则a=5,此时A={-4,9,25},B={9,0,-4},这样A∩B={9,-4},与已知矛盾,应舍去.当a=3时,A={-4,5,9},B={-2,-2,9},B中两个元素都是-2,与互异性相矛盾,应舍去;当a=-3时,A={-4,-7,9},B={9,-8,4},符合题意.答:a=-3.师:此题说明:当集合的元素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时,对所求得的结果一定要检验,凡与已知条件或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相矛盾的结果都应舍去.[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对字母进行讨论的习惯.]{4,6,8},求A、B.师:此题的条件与结论,正好和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相反.[这就是逆向思维.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难得知,I中共有1,2,3,4,5,6,7,8,9九个元素,其中2,1,9,4,6,8六个元素的归属已经确定,因此只需确定余下的三个元素3,5,7的归属,就可得出结论.凭你们的直觉,结论应当怎样?师:怎样说明呢?结论直接说明不容易,能不能运用反证法呢?4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生:A={2,3,5,7},B={2,4,6,8}.[先凭直觉作出猜测,然后推证猜测成立,这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师: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互异性在解此例题的过程中用到了吗?生:…….(不容易回答.)师:我们在分析此例的过程中,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了1,2,4,6,8,9的归属,然后集中讨论3,5,7的归属,最后确定A与B.这一推理正是依据了“互异性”才得出的.二、韦恩图及数轴的应用[例4](板书)某班学生共50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30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25人,两样都喜欢的有15人,求两样都不喜欢的人数.师:我们尚未学过计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教案3 苏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