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备栏乐音的特性(第2课时)教案课题乐音的特性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审核复备教学目标:1.巩固声音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学重点:声音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知识应用例1如图1-7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例2如图1-8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图1-8复备栏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图和_____图。例3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叫回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那么人耳就能区分出来。一个人对着一面墙高喊一声,要能听到回声,人与墙的距离至少m。(二)方法与探究例4在预习作业“探究塑料尺的音调与伸出的长度关系”过程中,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断变长时,对于每次拨动钢尺的力量要尽量保证(相同/不同),这是因为用力拨动时,用力大小可能也会影响钢尺伸出部分振动的频率,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将你在预习中收集的证据,用数据表的形式加以整理分析,并交流一下结论。例5如图1-9所示,在相同的瓶子里装入高度不等的水。(1)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那么发声体是,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2)用嘴向瓶子里面吹气,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那么发声体是,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钢尺长1/2钢尺长3/4钢尺长结论图1-9图1-10例6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发声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如图1-10所示的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弦的条件及发声音调的高低情况。(1)分析比较第、两次的实验情况,能得出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的结论;(2)分析比较第1、2两次的实验情况,你得出的结论是;(3)分析比较第3、4两次的实验情况,你得出的结论是;(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猜想);④得出结论。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五、总结提学六、达标检学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实验次数弦的材料弦AB间的长度/cm弦的横截面积/mm2弦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弦发声音调的高低1尼龙丝300.53较低2尼龙丝200.53较高3尼龙丝200.33更高4尼龙丝200.35最高图1-11复备栏图1-12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2.如图1-1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3.小红在欣赏乐手演奏二胡时,发现二胡弦在振动,她猜测二胡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利用下表中不同规格的弦来探究一下她的猜想是否正确。(1)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的关系;(2)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的两根弦。(3)实验中应如何区别音调的高低?。课后作业:1.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