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的传播》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16章的基础内容,它与学生已学的声学、光学知识有相当的联系,也是学习后面“电磁波及其传播”和“现代通信”的基础。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教材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入手,讲述信息的传播、人类历史上经历五次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让学生明白人类文明的进程离不开信息与信息传播的发展。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重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从简单到复杂和容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编排,条理分明。让学生既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工具又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既明确了古代信息传播的单一、单向等局限,也展示了现代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双向性,同时揭示了“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意义”的事实。教材处处紧扣生活,把物理与生活、生产、军事等各方面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节中讲述了莫尔斯电码和由尔发明的电话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所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2)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3)通过实验了解电报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看网了解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工具的发展.(2)通过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制作能力和思考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传播的经历和传播过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理解电报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学案》、《课堂测试题》、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举例引入→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再者对比)→生活·物理·社会→小结→课堂训练→课堂测试→作业。(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敢于否定权威和阐述自己新见解的精神.课堂设计在讲“信息”时,通过“课堂上学生举手表明要发言”引入,解释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出一些常见的信息,从而说明信息无处不在。在学习“信息传播”时,首先讲述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再学习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并逐一加以比较,从而说明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学习“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时,教师列举出现代的一些信息传播工具,并加以比较,进而阐明早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容量小,现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等特点。然后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物理·社会”并对照书本“活动”指导学生着手进行活动。接着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最后进行课堂测试,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