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本节是九年级物理(上)第五章,《探究电流》的第三节《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作为本章的第三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概括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区别。(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半导体和超导体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难点: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新课改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总是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对于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在什么大的困难。为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使实验过程和现象更直观,使知识点更加条理化,准确化,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学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同时新课改强调物理学科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我从原来只关注结果,能否处理上档次习题,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领学生收集物理现象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转变为鲜活的课堂探究活动。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说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用课件及学生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观察现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直观系统的认识。3、对象:九年级学生、时间:45分钟四、教学思路和过程<分成七个步骤>(一)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部分自学设计——3分钟(二)活动二实验探究——30分钟1、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探究】检测物质的导电性:认识导体和绝缘体。2、观察玻璃的导电性。【探究】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3.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并受温度影响。(三)活动三总结本节知识点——2分钟(四)完成课堂练习——9分钟通过检查和提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五)、布置作业:——1分钟物理作业本26页,1、2、4、6、10、11题五、板书设计: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物体的导电性1、导体和绝缘体2、电阻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而变化。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自身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切面积。外部因素是温度。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