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守株待兔》原文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守株待兔》教案教学要求: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2、理解寓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老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日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3、老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2、大家一起读课文。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2、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5、集体反馈:老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定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6、假如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7、老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常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2、朗读课文。3、巩固复习,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学生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拓展延伸,讲故事1、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你们读了寓言后知道了什么道理?2、说一说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沟通。4、讲故事,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推举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3、指名反馈,老师强调。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树的兔子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化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习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进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