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2.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2.椭圆的标准方程中字母的大小与其焦点的位置情况的判断.新授课阶段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进一步得:,同理可得:,即椭圆位于直线和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②对称性:由以代,以代和代,且以代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轴和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③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④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2.椭圆性质的运用例1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引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1解:依题意,,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应分类讨论:①当焦点在轴上,即时,有,∴,得;②当焦点在轴上,即时,有,∴.例2过椭圆C:上一点P引圆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为A、B,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1)设,且,求直线AB的方程;(2)若椭圆C的短轴长为8,且,求此椭圆的方程;(3)试问椭圆C上是否存在满足PA·PB=0的点P,说明理由.解:(1)直线AB的方程:;(2)椭圆C的方程:;(3)假设存在点满足PA·PB=0,连结OA、OB,由|PA|=|PB|,知四边形PAOB为正方形,|OP|=|OA|,∴.①又P在椭圆上,2∴.②由①②得,. ,∴.∴当即时,椭圆C上存在点P满足题设条件;当即时,椭圆C上不存在满足题设的点P.课堂小结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能由椭圆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和离心率;3.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作业见同步练习部分拓展提升1.点在椭圆的左准线上,过点且方向为的光线经直线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2.一个中心在原点的椭圆,其一条准线的方程是x=4,对应的焦点F(2,0),则椭圆的方程是.3.已知AB是过椭圆左焦点F1的弦,且|AF2|+|BF2|=4,其中F2为椭圆的右焦点,则弦AB的长是.4.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5.把椭圆的长轴AB分成8等分,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P1,P2,…,P7七个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求|PF1|+|PF2|+…+|PF7|的值.36.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两点A(-3,0)及B(3,0),动点P到点A的距离为8,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AP于点Q.(1)求点Q的轨迹T的方程;(2)若过点B且方向向量为(-1,)的直线l,与(1)中的轨迹T相交于M、N两点,试求△AMN的面积.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一个焦点是F(-m,0)(m是大于0的常数).(1)求椭圆的方程;(2)设Q是椭圆上的一点,且过点F、Q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M.若,求直线的斜率.48.已知点是⊙:上的任意一点,过作垂直轴于,动点满足.(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2)已知点,在动点的轨迹上是否存在两个不重合的两点、,使(O是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参考答案1.A【解析】求出入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及椭圆焦点坐标准线方程.2.【解析】直接用公式.3.2【解析】数形结合用定义.4.4【解析】用椭圆定义.5.35【解析】用焦半径公式:|PFi|=a+exi.6.解:(1)由于QB=QP,故AQ+BQ=AP>AB,Q点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8,a=4,a2=16,c=3,c2=9,b2=a2-c2=7椭圆方程为(2) l过点B且方向向量为(-1,),∴l的方程为y=-(x-3)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55x2-288x+320=0x1+x2=,x1x2=|x1-x2|==|MN|=|x1-x2|=A到MN的距离S△AMN=7.分析:(1)直接求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