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了解地震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3.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重点)4.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一、地震与地震波1.地震(1)含义: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是地球内部能量快速释放的一种形式。(2)特点:突发性。(3)危害①造成人员伤亡。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③引发次生灾害。2.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较慢固体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地壳(A)(1)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为5-10千米。(3)分层:3.地幔(B)(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在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深度从地壳底界到2900千米。(2)分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4.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2.水圈3.生物圈(1)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地壳的表层。(1)地震波可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两部分。()(3)地球的外部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大气圈。()(4)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5)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提示:(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3)×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4)×生物圈不仅是全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其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5)D[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地球的内部圈层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4月28日4时27分在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北纬39.19度,东经97.4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问题1(区域认知)此次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提示:地壳。问题2(综合思维)此次地震发生的能量是如何传到地面的?提示:地震发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问题3(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提示: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面上物体应该先上下震荡,再左右晃动。[归纳总结]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2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2.地震灾害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准备(2)避震方法3(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4(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⑤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1)C(2)B[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⑤圈层为内核,其物质呈固态;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圈层横波能穿过。]2.地震是造成我国人员伤亡最大的自然灾害,掌握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能有效降低人员伤亡。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有()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2)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