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的戏曲【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元代杂剧的繁荣元杂剧的由来及繁荣、元代杂剧的代表人物从戏曲艺术的起源,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曾出现了三个高潮时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戏剧艺术成就的辉煌历程,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展的基本脉络。说明中国古代各种戏曲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形成对戏剧艺术的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能力。认识文学意识是社会的反映。论从史出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通过对我国古代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元杂剧、明传奇和京剧的展示,增强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明代传奇的兴盛明传奇形成、发展、兴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清代京剧的崛起京剧的形成;京剧的繁荣【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元代杂剧的繁荣1.元杂剧的由来及繁荣2.元代杂剧的代表人物二、明代传奇的兴盛1.明传奇形成、发展、兴盛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三、清代京剧的崛起1.京剧的形成2.京剧的繁荣重点:了解元杂剧、明传奇、清代京剧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成就难点:戏曲艺术发展中三个高潮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教学方法】关于对本节繁花似锦的戏曲艺术讲述,一方面通过对主要问题提示和重要概念讲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用心爱心专心概括和阐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助戏曲艺术形象化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条件的学校可录象等应用多媒体手段放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戏剧片段,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法,或采取寓教于乐方式,用游戏的方法演绎京剧的行当分类,让学生参与模仿京剧演员的基本动作,以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认识。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说到戏曲,我们大家不仅会想起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想起那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此时可先请一位爱好京剧的同学谈谈有关对京剧的知识。然后指出:中国的戏曲艺术远源流长、丰富多彩。元杂剧、明传奇和京剧这三个在我国戏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反映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文化戏剧艺术最高成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我国繁花似锦的戏曲艺术。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元代杂剧的繁荣1.元杂剧的由来及繁荣中国的戏剧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当原始人类部族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创造文字、音乐和诗歌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创作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原始哑剧和仪式舞蹈了。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著名诗人屈原的《楚辞》就是在楚国祀神歌舞歌辞基础上写成的,因此有人把《楚辞》看作一种戏剧。春秋战国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怜。滑稽戏为中国戏曲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础。滑稽戏最早是由“优”发展来的。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宋代,杂剧有了五个角色,多以市井人物为调笑对象。北宋中叶,出现了一种用以说唱长篇故事的新曲体“诸宫调”。诸宫调是按故事情节的需要选用一定的曲子说唱故事,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元杂剧中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在金代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基础上写出的。杂剧发展到金代以后,开始了其由北宋的滑稽科诨小戏向元代的演唱完整大套曲子转化,它在演出形态上已经较之北宋杂剧有很大的进步。到了元代,在说唱艺术和滑稽戏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杂剧”。在戏曲史上元杂剧剧本结构严整,角色行当齐全,有生或旦一人主唱,表演出色,音乐、唱腔完整,表现的思想内涵深刻,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峰。“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并产生了一批结构完整的剧本。元杂剧是在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戏曲。在文学史上,元杂剧常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其主要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