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总结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掌握概括历史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复习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经济结构的内容与分类,导入新课。新课预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1.手工业可以分为哪几种形态?它们与市场的关系如何?2.归纳我国古代手工业在纺织,冶金,陶瓷业等方面的成就新课导利用china这一英文字母来导入新课,china既是中国的意思,也是陶瓷,瓷器的意思,从这一单词出发,说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特别是瓷器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为什么我国的手工业能领先世界了?我们通过对这一节课知识的学习来了入解。课程讲授一.手工业的概念: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二.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1.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2.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3.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4.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三.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其演变: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从征役制到募役制,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政府和皇帝用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唐代前家庭小作坊,后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从事商品生产,生产范围日益扩大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产品自己消费和纳税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剩余部分出售四.“工官”制度与“匠户”制度(一)“工官“制度1.“工官”制度的含义:(1)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2)生产目的: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2.“工官“制度的特点: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盐铁官营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帝私用和官家专用③技术工艺的高超性④行业的封闭性。3、评价:积极作用:①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的安定。②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繁荣。消极作用:①增加朝廷财政负担。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③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④技术工艺的传承封闭,往往导致失传。(二)“匠户“制度:(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2)演变: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五.手工业的成就:1.纺织业的发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行业时期成就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距今约四五千年商朝西周西汉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2.冶金技术的成就:行业时期成就冶铁业冶铜业新石器时代商朝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南北朝北宋3.陶瓷业的成就:行业时期成就制陶业制瓷业原始时代商到东汉唐代宋代清代六.手工业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手工业分布广,分工细,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且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于欧亚地区。3.明代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4.是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六: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广受欢迎?1.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2.海陆丝绸之路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