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教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课前预习1.光的折射是__________光的折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图:完成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图。课内探究一、学生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着平行光源观察对光线的作用。2.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凸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3.练习(1)请完成下列光路图(2)如何利用太阳光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应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3)为了全面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蜡烛要由远及近逐次向透镜靠近。(4)填写表格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u>2fU=2ff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4)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①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大,那么必须使u,同时v;要使像变小,那么必须使u,同时v。(选填“增大”、“减小”)②成虚像时,物距u总是像距v;要使看到的虚像变大,那么必须在f内,将凸透镜物体,若要使看到的虚像变小,那么必须在f内,将凸透镜物体。(选填““>”、“<”、“远离”、“靠近”)3.练习(1).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2).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5cmB.10cmC.15cmD.20cm(3)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三、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立___的____像来工作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___立___的____像来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___立___的____像来工作的。四、眼睛和眼镜1.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折光能力太__,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应戴__镜进行矫正。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折光能力太__,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应戴__镜进行矫正。五、全班交流,精讲点拨交流、讨论在学习探究中的结论。探究过程中还发现哪些问题?课后延伸1.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2.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4.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成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5.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请写出两个)(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