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案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2.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教学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过程(用生活中的自然景象──雾凇引入课题,逐渐探讨温度的概念,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从而引出课题)一、引入师:请同学们来欣赏屏幕上的几幅美丽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生:雾凇。师:雾凇俗称树霜,是出现在我国松花江边的一种自然景观,你知道它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温度。师:你能感觉温度的高低吗?生:能。师:我这里有两杯水,请一位同学上来感觉一下,哪杯水的温度高?生:(操作)师:告诉大家,哪杯水的温度高?为什么?生:因为这杯水是热的,这杯水是冷的。师:由此,你能总结出温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吗?生:物体的冷热。师: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一样,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师:这里还有一杯水,下面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手伸入热水中,再放到这杯水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杯水的温度高低情况如何。生:低。师:另请一位同学上来,先将手伸入冷水中,再放到这杯水中,然后告诉大家这杯水的温度高低情况如何?生:热。师:同样一杯水,出现了不同的温度,究竟谁的正确呢?我们怎么知道他的正确温度值呢?生:都正确;用温度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二、温度计用自制的演示温度计来讲解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原理的引出从实验现象中体现。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个实验的演示,可见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三、自制的温度计(1)把自制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2)把自制的温度计再放入冷水中,(注意,最好使用冰水,这样使得效果很明显。)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热胀冷缩的性质)从中,你能找出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通过自制温度计的演示,让学生体会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出液体温度计里的液体,有的用水银(比如,体温计),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实验室用的常用温度计)。以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为例(预先将温度计发放下去),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液体泡,刻度和符号)。温度计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看懂,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46页的内容,并组织快速抢答,并规定相应的规则。(例: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为代表,每道题为10分,答对加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的问答过程,用投影的形式贯穿。使整节课形散而神不散。抢答题:(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什么意思?(2)如果测出人体的温度是37℃,某天气温为-3℃,怎样读?(3)如果给你一只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你怎样标出它的0℃、100℃和1℃的大小?(4)观察课本中几种常用的温度计,他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5)为什么这样设计他的量程和分度值?(6)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7)使用前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设计的这些问题除了有基本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