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重点:将心比心的表现。难点:将心比心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将心比心》,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自学指导阅读课本45页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在课本当中做好笔记:1、将心比心的含义?2、将心比心的表现?3、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将心比心的含义小故事大道理:一个盲人走夜路,手里总是提着一盏照明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从这个故事当中,你了解到什么是将心比心?将心比心的含义: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活动: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一个关于“将心比心”的故事或生活实例。二、将心比心的表现比一比: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感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一个人对他人的困境如果没有一点怜悯体恤之心,简直就是没有人性。人们之间如果没有恻隐之心,他们的关系会是冷漠的、自私的,甚至是残酷的。将心比心,急人所难,就是要体恤怜悯他人的不幸和困难,满腔热血予以帮助,为他人的急需慷慨解囊,在别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见义智为……将心比心的表现:(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现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学以致用: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上做到将心比心,急人所难呢?故事感悟:《登月的太空人》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将心比心的表现:(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诚意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人与人就要将心比心,社会需要正能量》看完视频后,你的感受咋样?将心比心的表现:(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伤害他人的行为?伤害他人的表现:(1)对别人的优点、成就心怀妒忌,中伤、贬低;(2)对别人的缺点吹毛求疵,讽刺、挖苦;(3)对别人的困境幸灾乐祸、落井下石;(4)在人际关系中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伤害他人的危害(后果)(1)伤害了别人,必然也伤害自己,(2)使人远离友谊、信任、同情、理解;(3)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三、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典透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恕”?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点拨:“恕”:如心→人心如己心→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恕”的解释,即: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谁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阅读与感悟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己所不欲:父亲不希望自己:勿施于人:因此父亲应该: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