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的治疗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一)W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1、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2、口服给药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3、按时给药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4、个体化给药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都是正确剂量。个体化给药的原则可以避免用药量的不足或过量,使镇痛治疗更符合病人自身的需求。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最小。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二)常用镇痛药物及使用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叫非阿片类止痛药物,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使用中需要强调的是,应重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阿片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尤其对阿片类药物半敏感的癌痛如骨转移、神经源性疼痛等,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加止痛效果。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作用是有限度的(即有天花板效应),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进一步增加药量,而镇痛效果不能得到相应提高,但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1)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表1)表1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分类常用有效剂量(mg/4-6h)给药途径主要不良反应扑热息痛500-1000口服肝、肾毒性布洛芬200-600口服胃肠道刺激、血小板减少阿司匹林250-1000口服过敏、胃刺激、血小板功能障碍消炎痛25-50口服胃肠道刺激、血小板减少萘普生250-500口服胃肠道刺激(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的各种药物虽然化学结构不同,镇痛机制和药理特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使用时在考虑镇痛效果的同时,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合理用药。b.对于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有溃疡病史和过度酒精饮用史、吸烟史,以及病人肾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或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者,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c.如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剂可增加胃肠道损伤的风险。d.为减少不良反应,选择反应较轻的药物,尽量使用肠溶片,缩短使用时间,使用所需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e.注意对病人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酐、血常规,每3个月复查,保证用药安全。f.如出现胃肠道反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换用同类其它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