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说课曹福明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63----64页)二、说教法“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二)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三)(自由说出已知分数)(四)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五)(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师: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愿意)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动手折纸)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活动一:拿铅笔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生: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动手拿,并将拿到的铅笔展示给大家看)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两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师:为什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师: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两个同学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两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铅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铅笔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师板书:8支1/24支6支1/23支师:我们把铅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师: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铅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师:假设共有10枝铅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活动二:说一说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学生汇报:如果是同样的书,书的厚薄相同,也就是总页数相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一样多;如果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师:(演示课件)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师:通过刚才拿铅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