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51.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的“好路”具体指向()A.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3.“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A.民主政治的建设B.人民思想的解放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A.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B.以公有制为主体C.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环节D.商品价格未完全放开5.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6.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7.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2019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5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8.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A、十三大B、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十六大9.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0.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11.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美国“新经济”的影响C.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1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持续迅速发展,对其发展原因归纳最准确的是()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对外开放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④国内稳定的政治局势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