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几点思考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是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的有效手段。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使指标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更符合现实需要。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健全。结合基层工作的情况与经验,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指标管理的本义及目的一般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往往有两大类:一类是增长性指标,越多越好,越高越好,如经济增长速度、利润额、gdp等。一类是控制性指标,越低越好,越小越好,不要突破控制,如,人口增长率、案件发生率等。显然,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属于后者。既然是控制指标,就是说不能超过,越小越好。进行指标管理的初衷,是要把安全生产真正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体规划中,同步实施,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把各级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的作用,从而使全国重特大事故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控制。指标管理的现实情况一般来说,设定全国和分省控制指标的主要原则,是以上年度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总体上的要求,然后再由各省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后报国家安监总局,经过平衡后再正式下达。各地的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是必须要求年年下降的。但具体的降低幅度,据国家局有关领导认为:应该略有余地,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指标的确定,是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行重点地区重点控制,使地区控制指标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实际,力求使安全生产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一方面,各地、各部门和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对指标管理所感受到的压力与动力不同;另一方面,广大群众的安全文化意识不同、思想觉悟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指标管理的看法与意见也不同。因此,在指标管理过程中,如何凝聚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对指标管理的几点建议不久第1页共3页前,我局接到了xx市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征求《xx市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意见的通知”,我们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结合我局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对各区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考核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检查、督促各区县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结合xx区安监局的具体情况,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议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原则的范畴目前安全生产实行的属地管理原则,实际上是事故发生地负责的原则。而仅由事故发生地来负责,显然有失偏颇。属地管理原则还应包括企业所在地,即注册地管理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由企业所在地(注册地)和事故发生地共同承担责任。否则,企业注册地的管理就可能放松,预防为主的精神就难以得到体现。例如2006年xx区发生指标内死亡事故35起,死亡39人。但在xx区注册的企业仅4家,占11.4%,死亡5人占12.8%。从注册地到我区仅一个月就出现死亡事故的有6家,死亡5人;半年内发生死亡事故的有9家,死亡9人。甚至有的企业,刚到xx区施工仅一天就发生事故,而xx区政府各监管部门在尚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并且能够承担起管理责任,显然值得商榷。2.建议进一步明确权责一致、按责论处的原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内容没有遵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权力在上级部门,而责任却由基层承担。其结果,是基层只有责任、没有权力,这不但造成基层无力监管的局面,也没有对责任部门起到鞭策作用,没有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例如2006年市级挂账“国际城(民源大厦)深基础”生产安全隐患,开工手续审批、日常监管均由市建委负责,而隐患整改却由xx区负责。又如,目前消防安全按照三级管理模式,一级消防单位由市消防局负责,二级消防单位由朝阳消防支队负责,三级管理由派出所负责,但目前一级消防单位所发生的火灾事故,其指标也由xx区承担,是否公允,值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