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专题09压强本专题中考考点和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规律总结1: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1.对压强公式P=F/S的理解:(1)压力F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向下。压力与物体表面垂直;(2)受力面积S是指物体相互挤压的面积,与物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等于或小于物体表面积,但绝对不会大于物体的表面积。(3)在理解了压力和受力面积之后,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时,F的单位是牛顿(N),受力面积S的单位要用平方米(m2),这样得到物体所受压强P的单位是帕(Pa)。精品文档,欢迎下载!(4)在讨论压力作用效果时,应该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即当压力F一定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P与压力成正比。如果在增大压力F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那么物体受到的压强是增大的;在减小压力和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时,压强是减小的,对后面两点希望大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5)压强公式P=F/S既适用与固体,又适用与液体,也适用与气体。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解问题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1)应用的公式是P=ρgh;(2)g=9.8N/kg有时题中为了计算简单给出g=10N/kg(3)ρ是指产生压强的液体的密度,一般给出,但对常见的液体水,其密度需记忆。ρ水=1.0×103kg/m3(4)h是指深度,表示从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对以上问题理解后,各量单位统一了,代入公式计算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规律总结2:解决流体压强与流速问题思路用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的规律,即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例题1】(2018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A︰hB=2︰1,底面积之比SA︰SB=2︰3,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和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FB分别为()A.ρA:ρB=1:2FA︰FB=2︰1B.ρA:ρB=2:1FA︰FB=2︰3C.ρA:ρB=2:1FA︰FB=2︰1D.ρA:ρB=1:2FA︰FB=2︰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答案】D【解析】根据压强公式P=F/S知道PA=FA/SA,PB=FB/SB由题意PA=PB可得FA/SA=FB/SB所以FA:FB=SA:SB=2︰3对于物体A,FA=GA=mAg=ρAVAg=ρASAhAg对于物体B,FB=GB=mBg=ρBVBg=ρBSBhBgρASAhAg:ρBSBhBg=2︰3ρA:ρB=2SBhBg︰3SAhAg=2SBhBg/3SAhAg=(2/3)×(SB/SA)×(hB/hA)=(2/3)×(3/2)×(1/2)=1:2所以ρA:ρB=1:2所以选项D正确。【例题2】(2019福建)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p乙,△p甲>△p乙B.p甲<p乙,△p甲<△p乙C.p甲>p乙,△p甲>△p乙D.p甲>p乙,△p甲<△p乙【答案】C【解析】(1)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甲乙压强相等,根据F=pS,可以判断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甲的受力面积减小,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由于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旋转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甲>p乙。精品文档,欢迎下载!(2)△p=p﹣p'=﹣=因为面积变化相同,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所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即△p甲>△p乙。【例题3】(2018海南)我国首艘...